Menu

網購賣家標錯價,下單到底成不成立?

網購賣家標錯價,下單到底成不成立?

什麼是網購賣家標錯價,下單到底成不成立?
網路購物是人們現今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但也帶來更多不同的消費紛爭,舉例來說,在網路上看到相機只要888元,便一次買了3台,但事後賣家卻說是標錯價,因此訂單不成立,賣家可以這麼主張嗎?

一、契約成立要件
關鍵點在於相機的買賣契約何時成立?如果認為買家下單的那一刻契約已成立,賣家就應該要出貨,反之亦然。不過契約成立時點,依民法第153條第1項規定:「當事人互相表示意思一致者,無論其為明示或默示,契約即為成立。」民法學對於契約雙方之間的意思溝通,區分為,要約跟承諾,例如在買賣契約,A問對方要不要買/賣?B接著回答說好呀我賣/買了,A的詢問就是要約,B的回答就是承諾。要約與承諾是契約成立的要件,二者兼備時就是「意思表示一致」,契約成立。

二、要約的引誘
你可能會覺得,依照前述標準,賣家在網頁上商品的標價是要約,而買家的下單是承諾,契約因此成立,賣家就是要出貨,有什麼好吵的?
但締結契約的過程千變萬化,賣家的行銷方式推陳出新,賣家的行為不一定都可認為有要受到要約拘束的意思,為了處理這個問題,民法學在要約的前階段,還有要約的引誘這個概念,指賣家行為只是為了吸引買家提出要約,例如拍賣網上的商品刊登。
舉例來說,計程車隨機開在路上而乘客招手,但會過敏的司機看到乘客帶著狗於是拒載是沒問題的,因為計程車在路上行駛屬於要約的引誘,是吸引乘客提出要約的方式,本身不算要約,因此乘客的招手就不算承諾,契約未成立,司機就沒有履行的問題。行駛本身不是要約,乘客招手才是,所以司機可以決定是否為承諾。綜上所述,昔日爭議在於判斷賣家網頁上的標價,屬於要約還是要約的引誘,然而當時實務沒有定論,皆是個案判斷。

三、意思表示錯誤
如果商品標價被認為是要約,賣家就一定要出貨嗎?賣家心中相機想賣8,880元但誤打成888元,是外在行為與內在意思不一致,構成意思表示錯誤,依據民法第88條第1項表示意思的人有撤銷權,但考量到買家權益,此時是否准許賣家撤銷意思表示進而使要約及契約失效,實務認為要綜合考量,例如視允許賣家撤銷是否會害及一般交易安全、買家是否有值得保護之信賴存在及其主觀心態(是否明知標錯價而惡意下單)。

四、修改此命令後,確定由賣家承擔標錯價的風險

為解決各種網路消費紛爭,經濟部依據消費者保護法制定了「零售業等網路交易定型化契約應記載事項」,但最初2010年公布的條文,賦予賣家在契約成立後2日內附正當理由就能夠拒絕買家下單的權利,反而衍生更多爭議,故2016年修正規定,一旦買家下單契約即成立,賣家必須依照契約履行,若違反得處罰鍰,使賣家必須負擔標錯價的風險。
以上資料僅供參考。
律師事務所平台
專業法律119團隊提供『最即時、最隱密、不限時』的解答與服務。 專辦:民事刑事訴訟辯護、離婚官司、財產糾紛、車禍賠償。 即時諮詢。勝訴率高。收費親民。法律權威。安心託付。律師推薦。服務: 民事訴訟, 刑事訴訟, 訴願及行政訴訟, 律師諮詢。
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。